——“市民观察团”探访十二会村第三届冬至饺子节暨山货展销会随行记
新闻中心首页
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,是我市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,被誉为“焦作西柏坡”。整理挖掘红色故事,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,发展红色旅游产业,带动绿色生态产业……近年来,十二会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,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、精准致富,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12月21日,十二会村举办第三届冬至饺子节暨山货展销会。本报组织热心市民代表20余人组成“市民观察团”走进活动现场,看红色革命老区的绿色发展,分享丰收年景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幸福。
千人冬至吃饺子
当天10时许,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乘坐的车辆一到十二会村村口,便有一位村民走了过来,引导司机将车停在村委会旁刚平整的停车场上。
停车场宽敞平坦,还透着阵阵泥土的芳香。“这是村里为了解决游客停车难专门规划出来的地方,目前刚把场地平整出来,下一步准备建成生态停车场。”该村民说。
和面、擀皮、包饺子……在村里的一个广场上,几十米的长桌一字排开,30多名妇女围在长桌前忙活。桌子上摆着几个大盆,里面盛放着各种饺子馅,散发出诱人的香味。据一位正在忙活的村民介绍,村里共准备了7种肉馅和1种素馅,白菜、萝卜、大葱等原材料都是村民自己种的,纯天然的绿色食品。旁边不远处,4口大铁锅冒着腾腾热气,饺子在水面上翻滚。记者观察到,整个广场充满了欢声笑语,空气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息。
近年来,十二会村的村民大多已经搬迁到山下或城里生活,留守的人越来越少。活动举办当天,赶回来参加饺子节的村民有700多人。加上游客和过路的司机等,当天免费吃饺子的有近千人。
“如今,靠着红色旅游,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,我们就想着在冬至这个传统佳节里,让漂泊在外的男女老少回家聚聚,看看家乡的变化,唠唠家常。”十二会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连红利向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介绍了举办饺子节的初衷,“今年的冬至饺子节已经是第三届了,为了展示老区人民脱贫后的精神风貌,我们提早半个月就开始筹划,除了本村村民外,我们还邀请广大市民来村里吃饺子,让大家共同感受老区的发展和变化。”
小广场北侧新建的山货市场门前,印有“焦作十二会”标识的小米、土鸡蛋、蜂蜜等山货吸引了不少人咨询、选购。“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好,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,山货销售也越来越好。”专程来此卖山货的十二会村女婿贾林秀告诉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。
载歌载舞歌盛世
十二会村委会前的党员宣誓广场,专程前来为饺子节助阵的演出人员载歌载舞,为老区人民和来宾送上了戏曲、小品、舞蹈等精彩节目,和大家一起共庆丰收。
“2018年,我村实现整村脱贫;2019年,我村成立了红色文化传播公司;2020年,我村投资300万元的深水井项目全面竣工,3个自然村全部通水,村民彻底告别祖祖辈辈吃雨水的历史。”演出现场,连红利向大家汇报了十二会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,“过去的3年对十二会村来说,是不寻常的3年,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,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大力支持。”
“目前,我村的山货市场已经建成,投资上千万元的红色旅游项目即将开工建设。乡村振兴产业先行,对于十二会村来说,就是做好红色文化产业,带动绿色生态产业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对于我们发展红色旅游是个大好机遇,我们要抓住机遇、乘势而上,启动‘红色+绿色’‘公司+农户’产业发展新模式,带领全村老少爷们发家致富。”连红利说。
分享喜悦谋发展
吃饺子,享团圆,看发展。看到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新变化,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竖起大拇指为十二会村的发展点赞。
“我是第三次参加十二会村举办的冬至饺子节,最大的感受是每次活动都有新的内容。这一次是饺子节和山货展销会,让我看到十二会村不仅火了起来,而且富了起来,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。十二会村不仅要美起来,而且要香起来,香比美更加吸引人,不仅可以吸引游人,还可以吸引人才、吸引资金。十二会村真正香起来了,各项事业也就活起来了,老区人民也就富起来了。”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、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陈兴义说。
“来到这里感觉像回到家里一样,虽是寒冬但很温暖。十二会村有古房、古槐,更是红色教育基地。近年来,十二会村的变化很大,变化在于红色基因的传承,在于坚持绿色发展。从十二会村的发展思路中,我能感觉到该村的明天一定更红火、更富裕。”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、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会长董世坤说。
“十二会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,发展红色旅游产业,带动绿色生态产业,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我的老家是沁阳常平乡杨河村,与十二会村有很多相似之处,今天我和老家人一起参加活动,就是要学习该村的先进经验,为家乡的振兴发展尽一分力。”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宋景忠说。
(记者 马允安 史文生 王龙卿)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网免责声明: | |||||||
|
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,是我市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,被誉为“焦作西柏坡”。整理挖掘红色故事,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,发展红色旅游产业,带动绿色生态产业……近年来,十二会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,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、精准致富,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12月21日,十二会村举办第三届冬至饺子节暨山货展销会。本报组织热心市民代表20余人组成“市民观察团”走进活动现场,看红色革命老区的绿色发展,分享丰收年景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幸福。
千人冬至吃饺子
当天10时许,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乘坐的车辆一到十二会村村口,便有一位村民走了过来,引导司机将车停在村委会旁刚平整的停车场上。
停车场宽敞平坦,还透着阵阵泥土的芳香。“这是村里为了解决游客停车难专门规划出来的地方,目前刚把场地平整出来,下一步准备建成生态停车场。”该村民说。
和面、擀皮、包饺子……在村里的一个广场上,几十米的长桌一字排开,30多名妇女围在长桌前忙活。桌子上摆着几个大盆,里面盛放着各种饺子馅,散发出诱人的香味。据一位正在忙活的村民介绍,村里共准备了7种肉馅和1种素馅,白菜、萝卜、大葱等原材料都是村民自己种的,纯天然的绿色食品。旁边不远处,4口大铁锅冒着腾腾热气,饺子在水面上翻滚。记者观察到,整个广场充满了欢声笑语,空气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息。
近年来,十二会村的村民大多已经搬迁到山下或城里生活,留守的人越来越少。活动举办当天,赶回来参加饺子节的村民有700多人。加上游客和过路的司机等,当天免费吃饺子的有近千人。
“如今,靠着红色旅游,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,我们就想着在冬至这个传统佳节里,让漂泊在外的男女老少回家聚聚,看看家乡的变化,唠唠家常。”十二会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连红利向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介绍了举办饺子节的初衷,“今年的冬至饺子节已经是第三届了,为了展示老区人民脱贫后的精神风貌,我们提早半个月就开始筹划,除了本村村民外,我们还邀请广大市民来村里吃饺子,让大家共同感受老区的发展和变化。”
小广场北侧新建的山货市场门前,印有“焦作十二会”标识的小米、土鸡蛋、蜂蜜等山货吸引了不少人咨询、选购。“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好,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,山货销售也越来越好。”专程来此卖山货的十二会村女婿贾林秀告诉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。
载歌载舞歌盛世
十二会村委会前的党员宣誓广场,专程前来为饺子节助阵的演出人员载歌载舞,为老区人民和来宾送上了戏曲、小品、舞蹈等精彩节目,和大家一起共庆丰收。
“2018年,我村实现整村脱贫;2019年,我村成立了红色文化传播公司;2020年,我村投资300万元的深水井项目全面竣工,3个自然村全部通水,村民彻底告别祖祖辈辈吃雨水的历史。”演出现场,连红利向大家汇报了十二会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,“过去的3年对十二会村来说,是不寻常的3年,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,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大力支持。”
“目前,我村的山货市场已经建成,投资上千万元的红色旅游项目即将开工建设。乡村振兴产业先行,对于十二会村来说,就是做好红色文化产业,带动绿色生态产业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对于我们发展红色旅游是个大好机遇,我们要抓住机遇、乘势而上,启动‘红色+绿色’‘公司+农户’产业发展新模式,带领全村老少爷们发家致富。”连红利说。
分享喜悦谋发展
吃饺子,享团圆,看发展。看到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新变化,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竖起大拇指为十二会村的发展点赞。
“我是第三次参加十二会村举办的冬至饺子节,最大的感受是每次活动都有新的内容。这一次是饺子节和山货展销会,让我看到十二会村不仅火了起来,而且富了起来,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。十二会村不仅要美起来,而且要香起来,香比美更加吸引人,不仅可以吸引游人,还可以吸引人才、吸引资金。十二会村真正香起来了,各项事业也就活起来了,老区人民也就富起来了。”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、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陈兴义说。
“来到这里感觉像回到家里一样,虽是寒冬但很温暖。十二会村有古房、古槐,更是红色教育基地。近年来,十二会村的变化很大,变化在于红色基因的传承,在于坚持绿色发展。从十二会村的发展思路中,我能感觉到该村的明天一定更红火、更富裕。”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、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会长董世坤说。
“十二会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,发展红色旅游产业,带动绿色生态产业,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我的老家是沁阳常平乡杨河村,与十二会村有很多相似之处,今天我和老家人一起参加活动,就是要学习该村的先进经验,为家乡的振兴发展尽一分力。”“市民观察团”成员宋景忠说。
(记者 马允安 史文生 王龙卿)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网免责声明: | |||||||
|
|
![]()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|